屯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拟对屯昌县乐处溪流域(3公里)山洪沟治理项目进行的公示
发布时间:(略)文章来源:屯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屯昌县乐处溪流域(3公里)山洪沟治理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无
通讯地址:(略)
邮编:**
传真:
通讯地址:
(略):
屯昌县乐处溪流域(3公里)山洪沟治理项目 | |
屯昌县水务事务中心' | |
(略) | |
(略) | |
本次治理项目位于佳塘村乐处溪跟龙湾溪河段,山洪沟治理以疏浚为主,护岸为辅。 | |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本项目通过对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各项环境要素有效地防治,在确保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全面实施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影响,能够被周围环境所接受。因此,该工程的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 |
项目符合国家和海南省产业政策要求。 | |
本工程属于生态修复类的河道整治项目,项目占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施工期对下游新吴溪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项目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实施后既可解决乐处溪和龙湾溪水质及防洪的安全问题,又有利于提高环境效益,因此其选址较为合理。 | |
无 | |
无 | |
(1)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施工机械清洗废水经隔油池、沉砂池、回用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清洗和洒水抑尘,不外排;疏浚物渗滤液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部分自然蒸发,不外排;项目采用分段施工方式进行河道清淤,配合旱季施工,对河底沉积物的扰动扩散程度和扰动范围相对较小,施工导流后减缓和避免对乐处溪、龙湾溪和新吴溪水质的影响。(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挡;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运送物料的车辆采用篷布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内的运输道路要及时清扫,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和运输车辆超载,不得使用劣质燃料。(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作业;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施工作业时应采取减振措施,或设置临时声屏障进行降噪;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张贴相关施工通告;运输车辆途经噪声敏感点需适当减速并禁止鸣笛。(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要实行袋装化,分类存放,每天由清洁员清理,集中送至堆放点,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废弃物料做到及时清运,施工完毕后清理好作业现场;废油不得随意倾入周边水域,应统一收集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处置;弃土弃渣以及疏浚物及时清运至当地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淤泥临时堆积场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严格控制施工行为和临时占地在工程红线范围内,严禁将砂土方和施工废弃物随意堆放。②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③施工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沙的发生量。④加强宣传,设置警示牌,增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工程施工行为的监控和管理,禁止在乐处溪和龙湾溪内电鱼捕鱼,捕捞水生动植物。禁止排污与倾倒废物。⑤临时堆放场、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尽早进行土地平整和植被恢复等工作。(6)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各施工临时场地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编织袋拦挡、防尘网覆盖、排水沟及沉沙池等临时水保措施;在建设期间,要落实好管理措施、监理措施、监测措施和水土保持资金,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7)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加强施工机械管理,施工机械应限制在施工水域内,不得随意驶入其他敏感水域(新吴溪等);重视施工机械性能的检查,降低机械事故发生几率;在新吴溪等敏感水域附近设置警示牌,同时公布对应单位联系电话及事故应急计划;施工水域一旦发生油品泄漏险情,应立即向事故应急中心、生态部门及有关单位报告;施工机械做好防渗防漏防腐蚀措施,还需配备一定量的应急设备,如围油栏、吸油毡、吸油枪、事故应急储水箱等;实施单位应联合水利、渔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议多部门联动机制,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及时启动应急计划,可避免对水生生态环境带来危害。(8)地下水保护措施:项目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加强污废水处理设施的防渗,防止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漏,避免施工活动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混凝土临时搅拌区与施工机械修配间应进行混凝土硬化,防止碱性废水和含油废水下渗污染占地区域的地下水环境。 | |
(1)地表水:根据监测结果,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Ⅲ类标准。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2)地下水:从地下水现状评价结果可见,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中Ⅲ类水标准。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3)底泥:本项目各疏浚区底泥中的所有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的表1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4)声环境: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的现状值,昼间、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中的1类区标准值。(5)生态环境:①陆域生态环境:经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鉴定分析和统计,该地区的维管束植物有**种,隶属**科;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7种;未发现有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科,**种,其中双子叶植物**科,**种,单子叶植物9科,**种。对植物名录进行分析,该地区植物组成以被子植物为主,蕨类植物种类较少且缺乏裸子植物。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吴征镒,**)中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分区,评价区属于古热带植物区中的马来西亚植物亚区,植物种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科为主。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组成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本项目评价区内陆栖脊椎动物主要为地方常见物种,两栖动物主要有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花姬蛙(Microhylapulchra)、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leucomystax)等;爬行动物主要有中国壁虎(Gekkochinensis)、疣尾蜥虎(Hemidactylusfrenatus)、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长尾南蜥(Mabuyalongicaudata)等;鸟类主要有家燕(Hirundorustica)、鹊鸲(Copsychussaularis)、树麻雀(Passermontanus)等海南常见鸟类;哺乳动物以啮齿目种类相对较多,主要以鼠科和松鼠科动物为主,如黄胸鼠(Rattusflavipectus)、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小家鼠(Musmusculus)和隐纹花松鼠(Tamiopsswinhoei)等。②水生态环境:通过现场调查和走访附近居民,现场调查发现本河段鱼类主要为尼罗罗非鱼,通过走访得知该调查流域以尼罗罗非鱼为主,还有草鱼、鲤鱼等鱼类。 | |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风险为施工机械作业期间发生溢油事故造成石油化工制品泄漏风险,经分析,此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柴油泄漏污染水体风险的概率较低。通过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应急措施,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通知下游相关水务、水利、环保、渔业等管理部门,最大限度地控制油膜向下游漂移的距离,最大程度地减少溢油对河道水质、鱼类及水生生物的污染影响。 | |
为了解周边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或建议,建设单位首次公示于**年9月**日在海南省环保企业服务中心网站进行公示;第二次网络公示征求意见稿于**年3月6日在海南省环保企业服务中心网站进行公示进行了公示,并在《海南特区报》刊登了两次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年4月1日在海南省环保企业服务中心网站进行公示进行了报批前公示。同时本项目公众参与也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作为附件进行公示,并提供了提交意见表的联系方式、电子收件邮箱以及纸质版收件地址,但公示之日起,至今未收到意见反馈。项目建成后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单位有信心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项目的建设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